課程簡介
總目標
- 規劃配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,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。
- 優化評估政策和推行評估工作,了解學生學習需要,改善學與教成效。
- 優化學與教策略,提升學與教效能。
- 推廣專業交流文化,促進教師專業發展。
本年度目標
- 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,加強推行以「愛德」、「家庭」和「生命」的課程及活動,培養學生的品德。
- 提供拔尖補底課程及學與教策略,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。
- 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自主學習精神。
- 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。
- 優化教師教學策略,提升學習成效。
本年度活動
- 推行以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的課程活動。
- 各科開展 STEM 教育。
- 善用電子平台及平板電腦設計教學於課堂中。
- 各學科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經歷。
- 中文、英文及數學科按學習能力表現分組及課後進行拔尖補底的課程,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。
- 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。
- 每年引入校外專業支援、與大專院校合作,上下學期均安排教師進行專業培訓。
- 安排不同形式的專業分享活動,如共同備課、觀課、評課、研課、教師發展日及教師專業進修分享,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。
校本課程
學校制訂六育均衡發展的課程,為學生規劃學與教策略,致力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學習經歷,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。
校本學習策略規劃包括:
● 發展各級的校本摘錄筆記策略。教師因應各級程度,教授學生摘錄筆記的技巧,加強學生摘錄筆記的應用;
● 加入學生不同程度自擬問題,並培養學生多思考的習慣;
● 設立高階思維架構,教師於日常教學實踐高階思維十三招,以提升學生相關思維能力。
校外專業支援及資助計劃
本年度已申請並獲接納的計劃
科目 | 計劃 | 對象 |
中文 | 「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」支援計劃 中文大學 | P.2學生 |
優質教育基金計劃 透過人工實境的新平台來優化語文教育 香港大學 | P.6學生 | |
英文 | 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計劃 教育局 | P.2, P.3, P.6 學生 |
A corpus-driven approach to multimodal intonation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pupils 浸會大學 | P.5 students | |
數學 | 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(20-21) 地區支援網絡計劃(數學科) 教育局校本專業支援組 | P.4學生 |
常識 | 優質教育基金(基金)主題網絡計劃—大專院校 透過自主學習為策略推動 STEM 教育 (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) | P.4學生 |
課程 | 課程統籌主任培訓課程 教育局、香港教育大學 | 課程統籌主任 |
小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 課程領導學社群 教育局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|
STEM教育
本校為所有學生規劃校本全班式STEM教育;為STEM範疇擁有才能或有潛質的學生安排校本抽離式計劃;為STEM範疇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安排校外支援及比賽,並配合其他學科安排STEM活動。發展STEM教育的同時,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。
境外交流活動
學校積極安排學生參加境外學習交流計劃:分別籌辦了廣州西式建築及其歷史學習團、台北環保學習體驗團、新加坡文化交流體驗團、大阪及京都科學探索遊學團、深圳航空與科技探索之旅、西安之旅、江西交流之旅、韓國科技探索及文化體驗之旅,以延展學習經歷及發展學生多元智能;透過跨科目活動協助學生從多角度觀察,把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,並把所學應用在生活上。